- 更名公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更名為“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 商務部:二手車交易持續活躍 異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國外二手車價格大漲 二手車出口市場火熱
- 江西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情況!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你考過它家的二手車評估師證嗎?
- 全國雞肋證書老大,終于倒了!你手上有這個單位發的報廢汽車拆解工假證嗎?
- 二手車出口企業怎么入局?有哪些難點?面臨哪些挑戰?
- 徐州豐縣 | 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聯合執法檢查,規范維修市場
- 惠州發布進一步認真落實機動車維修經營管理規定的通告
- 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會在長沙舉行
-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適度放寬鄉鎮藥店開辦準入條件
買二手車注意了(必看),這些坑都是別人踩過的!
二手車消費投訴咨詢一直居高不下,從某省各級消委組織受理的二手車投訴按件來看,夸大宣傳、質量問題、定金不退、承諾不兌現等成為投訴的重災區,合計占比高達80%。
從投訴情況來看,二手車行業仍然缺乏相對完善的經營行為,主要涉及隱瞞車輛泡水車等事故車真實信息等,比如事故車佯裝零事故、擅自更改里程表等消費陷阱,涉嫌消費欺詐。一方面反映了二手車市場消費活躍,市場需求在不斷的增長,但行業內部信息不對稱、誠信問題嚴重制約其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二手車市場經營者營銷理念尚未轉變,服務意識明顯不足。
二手車的這些坑你一定要了解
關于買二手車的這些坑,都是前人血的教學,在買二手車錢你一定要有所了解,并采取相應的避坑措施。
一、銷售陷阱的問題。
銷售陷阱主要表現在經營者故意隱瞞刮蹭、補漆、受損等二手車真實情況,甚至將泡水車、事故車等涉及安全隱患的二手車推銷給消費者,夸大其性能等。
案例:2021年9月15日,消費者文女士投訴投訴,稱2020年在硚口區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花費14.6萬元購買寶馬二手車一輛,銷售合同約定該車沒有泡水,但在使用時因電子元件失效引發交通事故,事后核查該車于2018年已發生泡水等質量問題。
二、質量無保證的問題。
二手車質量問題投訴。其中,投訴主要集中在產品性能(31.25%)、失效、損毀或滅失(14.22%)、不合格商品(9.10%)等。投訴主要集中在發動機不能起動、變速箱異響,儀表板警示燈失靈、轉向剎車失效等問題,此外,質量問題投訴還涉及泡水車問題,據統計,泡水車類投訴79件,投訴主要反映經營者售前隱瞞泡水車信息,銷售時不提示不告知,夸大宣傳泡水車質量、性能和品質,出現質量問題不提供售后服務。
案例:2021年7月14日,消費者潘女士投訴,稱2021年4月25日,在某二手車公司花費12.15萬元購買一輛東風日產二手車,使用后,發現車輛雷達、儀表盤、發動機問題故障多,維修時被專業師傅檢測出此車為泡水車。
三、檢測報告作假的問題。
部分二手車經銷商宣稱對二手車執行過百種專業檢測,但很多并沒有提及具體的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提供的檢測報告避重就輕,是否具有真實性值得商酌。同時,從消費者投訴反映的情況來看,很多二手車經營者實際上連最基本的驗車步驟“查檔”(即去4s店和保險公司查詢相關資料)都沒有切實履行。
案例:2021年9月,武漢市消費者汪女士投訴稱,在某汽車之家APP平臺看中了一款奧迪Q3時尚動感型二手車,經與銷售員確認車況完好。該店銷售員也明確指出該車只有兩處補換油漆,并無其他問題。于是由該店協商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檢測結果只有右A柱有鈑金,被定為事故車輛,但檢測機構又向消費者承諾該鈑金只是彎曲,屬于“小事故”,不影響安全行駛,此時,在銷售員又愿意承但檢測費用時,降低了警惕性,被銷售員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合伙忽悠下,最終同意購買了這輛車。9月16日,汪女士在洗車時,發現此車安全氣囊、氣簾全部更換過,兩個車燈的標簽都是從原車上撕下來貼上去的,右前避震座拆卸打過封膠等存在一系列安全隱患問題,于是又查詢該車出險記錄,發現該車被保險公司定為全損車。
四、定金不退的問題。
經事先商定如購車不成功,或是涉及泡水車、事故車可以退還預付定金,但在了解真實情況后,發現上當受騙,要求退還預付定金時,經營者售前承諾不兌現,置之不理等問題突顯。
案例:2021年6月12日,蘭州消費者張先生在網上看到武漢某名車匯有一輛別克的二手車,經商家宣傳后,轉商家定金2000元。第二天,張先生專門從蘭州趕到武漢驗車提車時,商家又說該車已賣掉了,消費者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于是要求需要一輛有公司戶頭的二手車,銷售員忽悠消費者說有行駛證等證明材料,但就是不提供,于是要求退還定金遭拒。
五、合同違約的問題。
二手車合同類投訴。合同違約主要是經營者沒有充分盡到告知的義務,且合同條款模糊,存在經營者單方面加重消費者義務,減輕自身責任的現象。一是購車不簽訂書面合同;二是合同不規范,對二手車來源、配置標準等條款輕描淡寫,混淆定金與訂金概念造成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三是簽訂合同不履約;四是銷售事故車、泡水車等消費陷阱一旦被識破,要求退車退款時,承諾不兌現問題突顯。
案例:2021年6月,消費者王某在抖音直播間刷到一個二手車網絡平臺,該直播間推銷一臺黑色的朗逸二手車,與網絡平臺聯系后確認該車無泡水等事故車。于是花費4.3萬元提車提檔,當天下午把車開到宜昌修理廠檢查時,發現是泡水車,完全與合同約定的不符,于是要求退車退款,雙方經多次協商,網絡平臺只退回3.88萬元。
買二手車的注意事項
為幫助廣大消費者選購稱心如意、有質量保證的二手車,購買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擇正規市場。
購買前可以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市場主體基本信息,查看是否有行政處罰、是否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等初步判斷企業經營狀況及信用,務必選擇信用良好的正規的二手車市場。
二、謹慎低價消費。
低價二手車可能是出過重大事故、泡水車、改裝車、證件不齊、更改里程表等不能正常過戶二手車,常會用做促銷、特價、低價等手段出售。有些經營者為了能快速賣出二手車,虛構生產年份,以抬高售價。理性對待商家推出各項優惠促銷活動,務必要了解清楚。重點了解車輛權屬是否清晰、來源是否合法以及修理、事故、行駛里程等。
三、核實車輛信息。
購買二手車時,貨比三家,性價比較很重要,相關材料缺一不可。查詢汽車維修記錄的網站和APP種類較多,消費者可以查詢作為購車參考,多渠道了解、比對使用年限相當、同配置、同車型二手車的價格差異,對價格、車況等基本信息做到心里有數。一定要經營者提供車輛登記證、購車原始發票、行駛證、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車主身份證明、交強險等二手車交易手續,如有缺失且未及時補辦,那么該車可能是“黑車”、套牌車或盜搶車。
四、慎重交納定金。
交納定金前,務必把所有購車條件都談好,切勿聽信一些商家的忽悠,過早地交付預付定金。如果消費者后悔了則無法退還,若是賣家違約則需雙倍賠償。一旦交了定金,在價格和服務等方面消費者很難再有爭取的空間。
五、承諾納入合同。
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要求經營者將承諾所售車輛無事故、泡水車,或無重大維修事項等納入合同。并將二手車《車輛信息表》作為銷售合同附件。
六、提車三看三驗。
建議消費者購買二手車上線檢測,全面查看車況。一是查看隨車文件是否齊全,驗證隨車材料是否齊全;二是查看重要零部件工作狀態,驗證有無拆動痕跡;三是查看車輛外觀,驗明有無瑕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所購的二手車要進行專項泡水車檢查,確保所購車輛無重大安全隱患。
七、存證及時維權。
廣大消費者若購買二手車過程中權益受損時,請保管好購車發票、產品說明、購車合同、維修記錄、票據等書面證據以及有關聊天記錄,并立即通過消費者投訴熱線維權,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
【相關閱讀】
全國二手車評估師報名中心培訓簡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