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名公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更名為“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 商務部:二手車交易持續活躍 異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國外二手車價格大漲 二手車出口市場火熱
- 江西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情況!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你考過它家的二手車評估師證嗎?
- 全國雞肋證書老大,終于倒了!你手上有這個單位發的報廢汽車拆解工假證嗎?
- 二手車出口企業怎么入局?有哪些難點?面臨哪些挑戰?
- 徐州豐縣 | 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聯合執法檢查,規范維修市場
- 惠州發布進一步認真落實機動車維修經營管理規定的通告
- 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會在長沙舉行
-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適度放寬鄉鎮藥店開辦準入條件
【我國報廢機動車拆解產業發展展望】鋰電回收+五大總成放開 拆解利潤增長
一、汽車報廢高峰期已至,政策理順重塑行業發展
(一)報廢汽車拆解需求旺盛,報廢高峰期已至
汽車回收拆解行業景氣上行,近五年來拆解量復合增長率達10%。據公安部統計, 2021年我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量近250萬輛,同比增長高達20.7%,近五年來復合增長率為9.4%,保持高增長態勢。近十年來,汽車回收拆解量占注銷量的比率也由17.1% 提升至47.8%,反映行業規范程度持續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響,汽車整體注銷量降低,回收拆解率更是高達63.8%,我們認為伴隨報廢汽車逐步進入放量期,汽車回收拆解行業也將步入高速發展期。
國內汽車保有量超3億輛,報廢汽車拆解需求旺盛。截至2021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3.02億輛,同比增長7.5%。目前我國汽車報廢拆解量不足保有量的1%,遠低于發達國家7%的平均水平。2007至2015年我國正處于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期,汽車保有量復合增長率為14.8%,其中2010年同比增長率更是高達19.2%,若按照汽車報廢年 限10-15年推算,我國汽車報廢高峰期或已到來。
我國小型乘用車占比超65%,若以13年作為報廢周期測算,預計2007-2015年的乘用車高增長對應的報廢周期即將來臨。不同車型報廢標準不同,我們以商用車報廢周期作為基礎,若假設一般微、小、緊湊型乘用汽車使用壽命為13年,中、中大、大型乘用汽車為15年,純電動乘用車為8年。則2020-2025年報廢車對應2007-2012 年的銷售量高峰期。
以上述報廢周期測算,目前正規報廢汽車回收率不及30%。按照各類型汽車銷量及其對應報廢年限進行推算,2021年理論汽車報廢量應為852.7萬輛,而實際正規汽車回收拆解數僅為249.3萬輛,回收率低至29.2%。當前測算回收率基于報廢年限而變化,因此我們在測算中將各車型報廢年限在原定基礎上依次增加1、2、3、4、5年, 測算表明即便汽車報廢年限延長4年,則正規汽車回收率也僅為66%。因此,伴隨拆解量的增長以及正規拆解率的持續提升,汽車拆解行業景氣度將持續上行。
低回收率或系正規渠道收車價格低,打擊部分車主的回收意愿。在2019年《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出臺前,根據2001年發布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車主將報廢汽車移交給具有回收拆解資質的企業時的收車價格參照同等噸重的廢金屬價格核算。據第一財經報道,一輛1.3噸左右的桑塔納3000轎車走正規報廢渠道,車主通常只能收到1-2千元收車費,但若以非法渠道出售,價格則可達2-3萬元,是正規渠道的10倍以上。此外,汽車正規渠道報廢手續較為復雜,且不少報廢汽車有違章記錄,按照規定,車主需將以前未繳納的違規罰款給補上才可以進行報廢,因而進一步打擊了部分車主的回收意愿。受利益驅動,車主偏向于將報廢汽車在黑市上交易以獲取更高的利潤,促使報廢汽車流失嚴重。
(二)政策寬松化、管理規范化,保障汽車回收拆解行業良性發展
汽車回收拆解政策逐步寬松化,核心關注“五大總成”再制造及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自1980年初步明確汽車回收手續以來,我國汽車回收拆解政策逐步寬松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業務由政府壟斷變為市場化發展;管理重點由打擊報廢拼裝車轉為鼓勵報廢汽車零部件資源化利用;而五大總成”(發動機,方向盤,變速器,前后橋,車架)再制造放開、資質認證數目解限更是為汽車拆解行業發展掃除政策障礙,我們預計未來伴隨新能源車逐步進入拆解階段,相關政策亦將迅速出臺。我們梳理汽車拆解行業政策演繹主要經歷以下四大階段,我們認為汽車拆解行業政策端已逐步理順:
1、1980-1995年政策壟斷階段:初步規范汽車更新和回收手續以及老舊汽車的報廢標準等,形成基本的汽車回收管理體系,并規定只有物資部門可收購報廢汽車。
2、1996-2007年政策松動階段:汽車拆解業務不再由物資部門壟斷,而是實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的資格認證制度;但報廢汽車只能按照報廢金屬價格回收,且“五 大總成”嚴禁再造,只能強制作為廢金屬交售給冶煉廠進行回爐重造。此階段盡管政 策主要以直接打擊拼裝車為導向,但由于“一刀切”政策,正規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利潤低進而導致收車價格低,因而大量報廢汽車進入黑市交易,拼裝車屢禁不止。
3、2008-2018年政策放開階段:出臺《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關于全面推進黃標車淘汰工作的通知》帶動報廢汽車拆解需求大幅提升,同時鼓勵合格的拆卸零部件重新進入市場流通,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來鼓勵汽車“以舊換新”,并開啟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工作,允許通過第三方再制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再制造企業向具備資質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收購“五大總成”并進行再造,初步開啟循環經濟模式。
4、2019年至今政策完善階段: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政策出臺,刺激報廢汽車拆解需求。2019年出臺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及2021年出臺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暫行辦法》兩大新規更是從多個方面解除汽車拆解行業的政策藩籬,新規一方面解除收車價格參照廢舊金屬市場價格計價這一限制,調動車主報廢汽車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放開“五大總成”再制造的權限,允許具有回收資質的企業按照相關規定將其出售給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業,進而提高了回收企業利潤率。根據新規,汽車拆解過程全程錄像、信息存檔,同時具備再制造能力的企業需建立再制造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全方位保障汽車拆解及其資源化利用有跡可循。前端車主報廢積極性提高,中端回收企業利潤率提升,后端再制造產業全面進入規范化、規模化發 展新階段,汽車拆解再制造行業景氣度上行。
二、拆解利潤增長、拆解率提升,行業持續良性發展
汽車回收拆解企業以依托資源再利用企業建立的回收單位為代表,資源多重整合利 用優勢凸顯。報廢汽車拆解處理產業鏈包含上游回收、中游預處理-拆解-破碎、下游資源化利用等領域,對應包括設備商、回收企業、拆解企業、破碎企業、資源化企業及再制造企業。當前汽車拆解企業包括汽車生產商、資源化企業及其他獨立回收企業三大類,其中獨立回收企業占主流。在行業普遍面臨前端回收量少,終端資源化 利用率低的情況下,不少資源再利用龍頭企業縱向延伸汽車拆解鏈條,通過上下游協同效應,減少材料損耗,同時對回收物進行深度加工、大幅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提升其盈利空間。
(一)大型化:正規汽車拆解企業當前集中度低,政策層面推動大型化
目前汽車拆解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呈現極強的區域性。汽車回收拆解牌照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獨立發放,幾乎每個省份或者地區都有獨立的拆解機構,區域性顯著。截至2021年2月,全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分布較為均衡,華東、華南、西南及東北地區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均超過100家。
但近年來回收企業認證數量仍持續增長,行業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2019年《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出臺之前,國家對回收企業進行數量控制,原則上每個地級市設置1家回收拆解企業,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為1-2家,直轄市為2-4家。新規出臺后取消對認證企業的總量控制,國家加速擴大認證的回收企業數量,2021年擺脫疫情后,回收企業數量增長趨勢更為迅猛。據商務部披露,截至2021Q3,全國報廢機動車回收企業達916家,較2020年底增長18.2%。伴隨認證的回收企業數量快速增長,行業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目前拆解企業處理規模仍普遍偏小,市場競爭充分,參與者仍持續增加,行業有望加速洗牌。盡管我國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受限于資金、技術、設備、場地等條件,行業內大部分企業的回收規模較低,整個行業呈現出 “小而散”的市場格局。截至2017年底,我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數量已接近700家,其中回收量超過3萬輛的企業僅5家,回收量不足500輛的企業超三成,回收量排名前50的企業共計回收報廢汽車72.8萬輛,占全部回收量的46.9%,行業整體缺乏規模效應、競爭激烈。在寬松化政策引導下,截止2019年底,全國報廢汽車拆解從業人員共2.3萬人,行業資產總額大幅提升至267.9億元,同比增長20.1%;截至 2021Q3,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數量激增至916家,伴隨牌照逐步放開,企業 增長迅猛,我們認為行業有望加速洗牌。
從政策層面來看,已迎來積極變化,新規設定最低拆解產能,推動行業規模化發展。盡管近年來單一企業平均拆解量逐步提升至2666輛,但仍遠低于2019年出臺的《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中單個回收拆解企業最低年拆解5000輛的要求, 伴隨技術規范的嚴格實施,小型汽車拆解企業將被加速淘汰,行業有望趨向大型化、規模化發展。
(二)拆解價值提升:五大總成放開+動力電池回收,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從結論來看,五大總成再制造、動力電池回收利潤豐厚,對應較五大總成解禁前傳統能源汽車拆解價值分別增厚超1.5、7.5倍,測算2025年汽車拆解整體市場空間達1271.3億元。根據我們測算,傳統能源車拆解價值約3754.6元,五大總成開放后推動價值增加至9487.8元,增幅達150%。新能源車雖然不考慮五大總成,但其“三電” 系統(電池、電機、電控)作為汽車的核心零部件拆解價值不菲,如果考慮電池回收,以2021年平均金屬價格計算,對應電池價值約2.5萬元。未來新能源車拆解放量,汽車拆解行業市場空間持續增長,2025年汽車拆解整體市場空間達1271.3億元。
報廢汽車拆解鏈條較為復雜,“五大總成”占傳統車拆解價值超70%。汽車報廢回收需經歷預處理、拆解、整車破碎三大過程。報廢汽車被拆解之后,可循環利用的物品將被翻新后繼續在市場流通,符合可再制造條件的零件將被再制造出售,其它的不可利用零件將被擠壓破碎,分離產生廢鋼鐵、廢玻璃、廢塑料、廢橡膠等可回收物。經統計,新能源汽車拆解可利用物資占比超70%,傳統能源汽車拆解可利用物資占比近85%,其中超2/3為金屬碎片。
“五大總成”再制造解禁前,正規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利潤少、稅負重。在“五大總成”再制造解禁前,報廢汽車拆下來后絕大部分只能作為廢鋼出售,而近年來,廢鋼價格持續低迷、波動幅度大,最高仍不及3700元/噸,據商務部數據推算,單噸報廢機動車回收價值不及3000元;同時,部分回收企業售出的廢鋼結算期限較長,資金被鋼廠長期占用,對回收拆解企業盈利能力產生很大影響。此外,報廢汽車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廢油液、廢電瓶等危廢及工業固廢都需要完備的設備配置進行處置,導致企業固定成本及處置成本較高。而報廢車輛超90%來自于私家車、強制報廢車輛或行政事業單位用車,無法獲取進項抵扣發票,因次回收企業需按17%全額繳納增值稅。高成本、低收入疊加重稅負,導致正規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盈利普遍不高,甚至出現虧損的局面。
“五大總成”再制造解禁,汽車拆解行業迎來新增長點。汽車的“五大總成”包括發動機、方向盤、變速箱、前后橋和車架。作為汽車核心零部件,“五大總成”的成本在整車成本中占比超50%,是最具回收價值的五大零部件。回顧汽車拆解歷次政策演變,政策對于“五大總成”由2001年《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不得再造,逐步演變為 2008年開始進行“五大總成”再制造的試點、擴大試點再到2019-2022年放開“五大總成”再制造并進行技術規范。“五大總成”再制造將提高汽車零部件回收價格,進而提升終端收車價格,有力推動報廢汽車流回正規汽車拆解企業,進一步提高汽車回收拆解率。
“五大總成”再制造解禁,推動傳統能源汽車拆解利潤大幅提升。報廢汽車的“五大總成”再制造解禁前,只能參照廢舊金屬市場價格計價,以發動機為例,若將250公斤左右的發動機作為廢鋼售賣,只能賣出300-600元。而“五大總成”再制造放開之后,報廢發動機可經第三方認證的再制造企業進行專業化修復或升級改造,最終以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出售,其回收價格由市場主體自行協商確定,售價可達2-3千元。經測算,“再制造”權限的開放將促使傳統汽車拆解回收價值由不及4000元增至近9500元,伴隨回收價值的大幅提升,催發相應回收意愿,有望帶動回收率增長。
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電池正極原材料價格上升趨勢顯著,未來拆解空間廣闊。新能源汽車自2013年起大規模推廣應用,步入發展的快車道,2021年其銷量破300萬輛,同比增長超150%,呈持續高速增長趨勢。需求端來看,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拉動對電池材料需求的增長,帶動電池前驅體的原材料錳鹽、鎳鹽、鈷鹽價格不斷創新高;供給端來看,鋰資源開發難度及開發技術約束鋰資源的供給,疫情擾動疊加國際海運混亂導致金屬進口下滑,供給端短缺進一步支撐電池正極原材料碳酸鋰價格上升,2021年同比增長超250%。
動力電池回收利潤空間豐厚,新能源汽車回收價值遠高于傳統能源汽車。類似于傳 統能源的“五大總成”,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為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其成本占總成本的50%左右,其中電驅動總成(主要包括電機、電控、減速器)、動力電池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分別約為10%及40%。伴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退役電池價格也水漲船高。以三元鋰電池NAM811為例,其正極材料中鋰、鈷、鎳、錳的含量分別約為7.13%、6.06%、48.27%和5.65%。若這些金屬全部回收利用,動力電池回收價值約2.5萬元,進而導致單位新能源汽車報廢回收價值高漲至超3萬元,約為傳統能源汽車報廢回收價值的8.6倍。
“五大總成”及動力電池豐厚利潤推動2025年汽車拆解市場空間達1271.3億元。傳統能源汽車五大總成重量占比約為68.2%,其中發動機及變速箱回收價值最高達5000元,推動傳統能源汽車回收價值達9487.8元。而新能源汽車中“三電”系統重量占比約為22%,其中動力電池中鋰、鈷、鎳、錳占正極重量比例超65%,電池殼中的鋁材質占總電池重量的30%,動力電池金屬回收價值合計超2.5萬,將新能源汽車回收價值提升至超3.2萬。我們預計2030年汽車正歸渠道回收率為38%,對應拆解汽車總數為1172.7萬輛,市場空間高達2627.6億元。
(三)拆解量增長:強化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拆解率
汽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下,汽車回收拆解數量與質量均有望提升。繼出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后,政府于2021年又推出《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旨在鼓勵汽車生產企業利用售后服務網絡與拆解企業、再制造企業合作建立逆向回收利用體系。在政府資金、技術支持及相應指標指引下,汽車生產企業將通過以舊換新、積分換購、維保優惠等激勵措施,促進車主規范移交報廢汽車,帶動正規回收率提升,此外,汽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的實施將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提升報廢汽車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汽車回收拆解事中事后監督趨嚴,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此前因監管疏漏、價格差異等原因,市場上常出現報廢汽車“偷梁換柱下鄉,改頭換面上路”的情況,難以溯源。近兩年相繼出臺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對汽車回收、拆解、再制造、再出售整個流程制定了詳細嚴格的規范標準,從建立銷售臺賬、全覆蓋的電子監控系統、再制造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等全方位保障汽車拆解及其資源化利用有跡可循,助力清理整治行業生態亂象,增加了非法回收汽車黑市的生存難度,正規回收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增大。
三、海外巡禮:生產者責任延伸+補貼+技術迭代
(一)擴大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形成產業鏈大規模效應
歐盟采用報廢汽車聯合回收的模式,成立生產者責任組織 (PRO)推動汽車拆解規模化發展。PRO為汽車生產商組織成立的責任組織, 為生產商和回收企業間的中間環節,歐盟國家汽車生產商無需成立自己的回收企業, 只需以特約許可的方式加入 PRO, 由PRO簽約的回收拆解企業完成相應的工作。如荷蘭成立汽車回收協會 (ARN) 代替荷蘭汽車生產者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義務,汽車生產商每生產一輛車需 支付250荷蘭盾的汽車報廢稅給ARN,若違反報廢汽車指令,則需交1萬歐/天的高額罰金;而ARN已與約350家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簽約, 這些企業在汽車拆解過程中 采用精細化拆解技術, 回用件使用比例較高, 極大提升了報廢汽車的回收價值, 保障回收拆解企業的利潤來源,進而推動荷蘭高達87%的注銷報廢汽車都流入ARN進行回收。
日本采用強制回收模式,確保汽車拆解物循環利用。2000年,由日本自動車工業協會等九家機構發起,成立了日本廢舊汽車回收促進中心,推行生產者責任延申制的廢舊汽車回收處理制度。2005年開始施行的《汽車回收再利用法》擴大汽車生產廠家回收廢舊汽車的責任,規定生產廠家必須承擔汽車殘渣、氣囊等指定零部件的回收利用以及處理工作,全國汽車回收拆解率超65%。
(二)加大補貼力度,擴充補貼來源,促進行業規范發展
國外不乏通過高額、多渠道補貼來引導行業發展的案例。美國報廢汽車的補貼水平可高達4000美元/輛(約合2.55萬元/輛)(對比:美國豐田卡羅拉售價為18500美元起);歐盟采用生產者付費制度推進汽車拆解,汽車生產商需給每輛報廢汽車支付回收費約200美元(約合1275元/輛);而日本已建立完善的回收處理基金,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就要交納汽車回收處理費(約占總車款的0.5%-1.0%),用于補貼回收廢舊汽車,且對于主動報廢的車也有相應的優惠稅制,最多可以減免一半的汽車稅和30萬日元(約合1.6萬元)的汽車取得稅。
我國報廢汽車補貼力度小、來源單一。盡管我國汽車報廢補貼范圍已經由貨車、客車延伸至私家車和專項作業車,且補貼金額有所提高,但補貼力度仍與非正規回收價格存在一定差距,一線城市中一輛汽車非法二手車市場回收價高達3-4萬元,而報廢汽車補貼最大額度為1.8萬元,且僅限于重型貨載車、城市公交車及特定轎車。此外,財政補貼作為我國報廢汽車補貼資金唯一來源,不具備可持續性。
參照電子廢棄物拆解基金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汽車拆解政策或將引入基金補貼帶動行業發展。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與汽車拆解相類似,如果僅依靠拆解后產品的售價難以覆蓋拆解成本,則需要另外的補貼基金來支付。為了引導廢電拆解行業發展,我國于2012年向生產企業征收廢電拆解基金對回收企業進行補貼,保證拆解企業疊加補貼后構成合理利潤。若汽車拆解未來引入基金補貼,拆解企業積極性將大幅提高,帶動行業加速發展。
(三)提高精細化拆解技術,提升資源化利用率保障盈利
美國成立車輛回收聯盟(VRP),保障汽車零部件易拆性與可回收利用性。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于1991年成立了車輛回收聯盟(VRP),規范報廢汽車回收利用流程,共同出資研究報廢汽車的回收利用技術,通過精細化、專業化拆解將零件回收利用率提至95%。據中國汽車報網,目前美國拆解汽車企業超過1.2 萬家,專業破碎企業超200家,零部件再制造企業達5萬多家,一年內可回收廢鋼鐵1600萬噸,廢鋁85萬噸,廢銅24萬噸,廢鋅11.2萬噸,廢輪胎38.6萬噸,以及超過 4.6萬噸的可再制造零部件,報廢汽車處理行業總規模700億元,占美國循環經濟整體產值三分之一。
國內汽車拆解自動化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我國汽車拆解仍以人工為主,缺少綜合性、機械化的拆解設備,拆解技術落后。當前我國很多汽車拆解企業仍以破壞性、粗放式拆解為主,拆解之后能夠被回收利用的基本上僅限于廢鋼鐵以及較大、易分撿的有色金屬,其他材料(如塑料、橡膠、玻璃)等大都因無法有效回收而被廢棄。此外,汽車拆解中會產生廢油、廢鉛酸蓄電池、廢催化劑、廢制冷劑等十余類危廢,而國內許多非法汽車拆解企業常常露天作業,無任何污染防治設施,拆解產物處置不規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統計發現,部分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周邊水質化學需氧量濃度高達443毫克/升,石油類濃度為962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21.2倍、19239倍,風險隱患大、污染程度高。
伴隨智能系統升級及回收企業大型化,流水線式拆解法有望改善上述問題。目前汽車拆解工藝主要分為兩種:固定工位拆解法以及流水線式拆解法。由于工藝簡單,設備成本及后續維護成本低,固定工位式拆解法成為我國當前最主流的拆解工藝。但該法采用“人走車不走”的方式,自動化水平低,主要依靠人工拆解,流線復雜、效率低,只適合小規模化拆解。當前大型拆解廠則采用流水線式拆解法,根據不同的車輛運輸方式可將流水線分為地面式拆解線、懸掛式拆解線和地空混合拆解線。流水線式拆解法采用“車走人不走”的模式,大大提高拆解效率。
汽車網校提醒,報廢汽車拆解工專業技術證書,是汽車拆解企業申報資質必備證書。2022年由正規機構中華供銷合作總社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頒發的,受行業和國家認可的報廢汽車拆解工資格證考試在即,報名即將截止。如有意向報考報廢汽車拆解工證、動力蓄電池回收拆解處置專項技術證等,可向汽車網校老師提交報名資料,申請報名!
(報告出品方/作者:廣發證券,郭鵬、許潔、姜濤)
【相關閱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