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名公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更名為“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 商務部:二手車交易持續活躍 異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國外二手車價格大漲 二手車出口市場火熱
- 江西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情況!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你考過它家的二手車評估師證嗎?
- 全國雞肋證書老大,終于倒了!你手上有這個單位發的報廢汽車拆解工假證嗎?
- 二手車出口企業怎么入局?有哪些難點?面臨哪些挑戰?
- 徐州豐縣 | 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聯合執法檢查,規范維修市場
- 惠州發布進一步認真落實機動車維修經營管理規定的通告
- 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會在長沙舉行
-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適度放寬鄉鎮藥店開辦準入條件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難,如何破解?
目前,新能源汽車退役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利用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亟須破解的難題。
筆者認為,治理解決好此問題,需由政府相關部門及時出手、行業企業同心聯手,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制度,形成全周期管控、全產業鏈回收的資源高效利用體系,引導各相關方力量積極發揮作用,齊力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健康發展。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數量陡增、回收渠道雜亂、環保風險增大、安全隱患增多,嚴重妨礙回收資源利用效率提升。
通過自主調研了解,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已突破350萬輛,全年累計裝車量達154.5吉瓦時,同比增長142.8%,這表明動力電池已迎來快速增長期。與此同時,退役動力電池數量也逐漸增加。按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使用壽命推算,2018年以前銷售的約130萬輛純電動汽車將陸續進入報廢期。數據顯示,我國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已超過20萬噸,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78萬噸。
目前,我國一些地方電池回收市場比較混亂。一些正規從事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大企業反映,通過正規渠道回收來的動力電池僅占全行業數量的1/4,約有一半以上流向了非正規渠道的民間小作坊,面臨電池回收數量不足、貨源供應不上、累遭非規范的個體戶和小作坊擠壓生存空間的困境。
而流入小作坊的大量廢舊動力電池,被拆解企業在廠房簡陋、位置偏僻的地方進行人工操作,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將收購來的動力電池經工人手工拆解后,揀選組裝成不同規格的其他電池,不僅大量用于低速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和家庭儲能、備用電源等,埋下安全隱患;而且無形中擾亂了市場秩序,給規范生產企業帶來了不公平和較大成本負擔。
同時,從全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省份看,盡管有了一些成功探索,但商業模式顯得單一,特別是下游市場體量較小,規模不大,運行效率也不高,梯次利用仍處于尚不成熟的試點起步期。
為此,應對即將到來的廢舊動力電池大幅增長的高峰期,加快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加速推進創新梯次利用電池商業模式,勢在必行,時不我待。
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退役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幾點具體建議:
一、嚴格市場準入機制。
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并上升為行業行政許可,推動“有形之手”積極作為,加大企業回收利用資質和具備危險品運輸資質監管力度。對正規企業給予資金補貼和稅收等減免,有效遏制回收利用小作坊、個體戶無序擴張,切實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建立健全退役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規范企業認證認可名單公示制度。通過嚴規嚴管嚴治,既管治“增量”,又制約“存量”,起到規范凈化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作用。
其中,各級政協組織可依照民主監督職能,將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列為重點監督協商內容和確定監督調研專題。相信通過市場準入、技術進步和強監管治理的合力作用,必將引導退役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健康發展。
二、加快健全完善電池回收利用數字網絡,強化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
進一步完善以編碼為信息載體、賦予單個電池“身份證”的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監測體系,充分利用一體化溯源、追蹤、回收的國家平臺,強化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溯源綜合管理。積極推進智慧城市、物聯網、新能源儲能等多領域的梯次鋰電池應用,推動數字經濟與回收行業企業深度融合,引導回收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新一代智能智慧信息技術為回收設備賦智、為回收企業賦值、為回收產業賦能。
加快回收服務網點、保養維修網點布局,公開公平公正統籌區域網點,避免盲目建點、無序不規范設站、欺行壟斷競爭。加強回收利用數字網絡平臺運維動態監控監管,推動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行業做主管、政府行監管、人大抓督查、政協作監督的覆蓋面更大更廣的數字經濟回收利用治理體系。
三、加大回收利用企業科技支撐。
從政策支持、財政投入、鼓勵創新等諸多方面,引導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推進技術升級步伐,不斷提升回收利用技術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調研得知,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提升的進步空間潛力很大。目前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市場的主力軍——三元鋰電池的梯次利用技術還很不成熟,電池熱穩定性差,安全性難以突破。一旦進入規模化梯次利用,有極大的安全隱患;且經濟成本較高,企業也難以承受。突破這些技術難題和破解安全瓶頸,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激勵鼓勵政策,支持企業增加科技研發投入,調動起市場積極性。
四、積極引導消費者增強回收利用、循環利用意識,熱心參與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充分調動新能源汽車車主向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主動移送退役電池的積極性,為車主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回收服務。有關方面應指導消費者在購車時注重檢查配置的動力電池是否是正規合格產品,在更換電池時購買安裝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電池,讓偽劣不良電池沒有市場。倡導借鑒國際經驗,將新能源動力汽車車主、汽車運營公司等消費者群體一并納入電池回收利用網絡主體,采取“預押金制”“送舊換新獎補”等激勵機制舉措,鼓勵消費者參與產業發展和協同治理。支持借鑒一些限購城市將汽車規范報廢與申請車牌掛鉤的做法,鼓勵探索車電分離、換電、以租代售、融資租賃等新商業銷售模式,以矯正逐利行為。提倡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主動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和車主開展簽約服務、加強保養維修,進一步強化生產者與消費者攜手參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和安全使用全流程管理的責任感、使命感、獲得感。
五、狠抓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落實。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建立,使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有了“主心骨”和“定盤星”,必須堅持好、完善好。建議組織開展對2018年起施行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貫徹落實的督促檢查,在總結成功經驗、找出存在問題基礎上,有針對性提出新辦法,上升為國家層面實施。對一些已經初步建立的動力電池回收服務體系、經銷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流程等,行業主管部門應跟蹤問效、查效,督促兌現落實,在實踐中完善。對責任延伸落實不到位的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廠、主機廠等主體建立約談誡勉制度。注重引導和規范生產企業與回收企業、電商平臺共享信息,充分發揮生產者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中的獨特作用。
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特別是汽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宣傳教育力度,引導產業鏈相關企業聯手行動,自覺擔負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社會責任,有序有效、依法依規開拓動力電池回收這片藍海。
【相關閱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