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名公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更名為“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 商務部:二手車交易持續活躍 異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國外二手車價格大漲 二手車出口市場火熱
- 江西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情況!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你考過它家的二手車評估師證嗎?
- 全國雞肋證書老大,終于倒了!你手上有這個單位發的報廢汽車拆解工假證嗎?
- 二手車出口企業怎么入局?有哪些難點?面臨哪些挑戰?
- 徐州豐縣 | 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聯合執法檢查,規范維修市場
- 惠州發布進一步認真落實機動車維修經營管理規定的通告
- 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會在長沙舉行
-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適度放寬鄉鎮藥店開辦準入條件
安徽省發布“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認定范圍!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對“雙師型”教師的重視,多次發布了相關文件與公告,助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改革與建設。2023年,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的通知。
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教師廳〔2022〕2號)精神,結合我省高等職業教育實際,制定本辦法。
一、認定范圍
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主要適用于高等職業學校(含職教本科、??疲┑男葘I課教師(含實驗實訓、實習指導教師)和正式聘任的校外兼職專業課教師。校內兼任專業課的公共課教師、以及其他具有高校教師資格并實際承擔專業課教學任務的人員,參照實施。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二、認定層級
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依據不同條件設置三個層級:初級“雙師型”教師、中級“雙師型”教師、高級“雙師型”教師。
三、認定條件
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衡量“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的第一標準,強化對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的考察,同時符合《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要求。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在影響期內不得參加“雙師型”教師認定,已認定的予以撤銷。
四、認定組織
省教育廳統籌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切實加強對全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宏觀指導、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指導中心受省教育廳委托,負責承擔全省高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管理、復核等工作。各高等職業學校組建由院校專家學者、職能部門管理者、行業企業技術專家等參與的“雙師型”教師認定專家評議委員會(人數一般不少于9人),負責本校“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可下設若干個專業類評議組,嚴格標準條件,規范認定程序,保證評議質量。
五、認定程序
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一般每年受理一次。
(一)個人申請。“雙師型”教師認定實行自愿原則,申請人應提交《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申請表》一式三份以及相應的支撐材料。
(二)學校認定。申請人所在的高等職業學校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認定專家評議委員會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認真評議。通過認定的申請人在校內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指導中心復核。
(三)檢查復核。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指導中心對學校認定情況進行檢查復核,復核結果報省教育廳備案。
(四)備案發文。省教育廳對復核結果進行公示、備案,正式發文公布,并頒發“雙師型”教師證書。
(五)信息更新。各高等職業學校及時更新教師管理信息系統“雙師型”教師信息,確保數據準確統一。
六、監督管理
(一)各高等職業學校要落實好“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主體責任。專家評議委員會要確保認定過程規范、結果公平公正。省教育廳對各高等職業學校認定工作進行監督管理、檢查抽查,加強責任追究,強化過程管理。
(二)“雙師型”教師證書由安徽省教育廳統一印制并負責發放。證書使用全省統一的證書編碼進行管理。“雙師型”教師證書實行登記注冊制,一次注冊有效期為5年。
(三)鼓勵高等職業學校制定激勵政策,引導教師走“雙師型”發展道路,在職務(職稱)晉升、教育培訓、評先評優等方面向取得“雙師型”證書的教師傾斜,課時費標準原則上應高于同級別教師崗位。
(四)2022年以前通過認定的“雙師型”教師及證書繼續有效。
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
第一條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人師表,關愛學生。具有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師德考核合格。
第二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踐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學和技術技能培養過程中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形成相應的經驗模式。
第三條 具備相應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與研究。能夠采取多種教學模式方式,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第四條 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具有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積極深入企業和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崗位實踐,時長、形式、內容、標準等應符合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相關規定。理解所教專業(群)與產業的關系,了解產業發展、行業需求和職業崗位變化,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
第五條 高等職業學校校內專業課教師申報各層級“雙師型”教師,在滿足第一至四條標準的基礎上,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初級“雙師型”教師
1.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所教課程的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實習實訓方法等,從事本專業課程教學累計滿2年以上。獨立系統擔任1門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并承擔相關實踐教學工作。參與制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或1門專業課程標準。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教學效果好,近2年教學質量年度(學年度)考核獲合格等次以上。
2.具有一定的組織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積極參與并承擔教育教學研究任務。具備以下條件中的2項:
①參與1項三類以上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②獲得1項三類以上教學成果獎;
③在B類以上賽事中獲獎或在校級教學能力比賽獲二等獎以上;
④指導學生參加B類以上賽事獲獎;
⑤公開發表1篇四類以上論文;
⑥參編教材、出版著作,撰寫2萬字以上(可累計計算)。
3.具有一定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了解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在實習實訓、設備改造、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效益。具備以下條件中的3項:
①有3個月以上(可累計計算)企業實踐經歷,能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
②具有3年以上企業相關工作經歷;
③參與(前5名)為企業單位開展的各類技術研發、相關服務或橫向課題等1項,取得一定的效益;
④獲得與本專業相關國家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1項;
⑤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中級工以上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中級以上“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⑥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非教師系列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⑦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行業特許資格(執業資格)證書并參與行業企業具體案例、項目等工作;
⑧參加省級以上教育部門師資培訓基地組織的“雙師”素養類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
(二)中級“雙師型”教師
1.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從事本專業課程教學累計滿3年以上。獨立系統擔任1門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并承擔相關實踐教學工作。參與制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持制定(修訂)1門專業課程標準。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明顯,近3年教學質量年度(學年度)考核獲合格等次以上,其中良好以上等次至少1次。
2.具有較強的指導與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實習實訓教學研究、專業建設、技術革新能力,參與過重要教育教學研究或科研項目。近5年,具備以下條件中的2項:
①主持1項三類以上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②主持1項四類以上科研項目,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③參與1項二類以上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④參與1項三類以上科研項目,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⑤公開發表1篇三類以上論文;
⑥參編教材、出版著作,本人撰寫4萬字以上(可累計計算),受學術界好評。
3. 具有較為豐富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實踐經驗,掌握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在實習實訓教學、設備改造、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較突出成果,取得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備以下條件中的3項:
①近5年有6個月以上(可累計計算)企業實踐經歷,能熟練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
②具有5年以上企業相關工作經歷;
③參與(前3名)為企事業單位開展的各類技術研發、相關服務或橫向課題等1項,效益良好;
④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與本專業相關國家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3項;
⑤參與制定完成市廳級以上地方標準、技術規范1項;
⑥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高級工以上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高級 “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⑦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非教師系列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⑧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行業特許資格(執業資格)證書并且承擔行業企業具體案例、項目等工作2項。
4.作為主要參與者獲得技能競賽類、教學成果類、科技發明類等代表本領域較高水平獎項,或指導學生獲得相關獎勵。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①獲得市廳級以上技能大獎、技術能手、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首席技師或行業技術能手等稱號之一;
②獲得市廳級以上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之一;
③在B類賽事中獲得二等獎以上;
④獲得二類以上教學成果獎;
⑤獲得三類以上科研獎勵或市廳級以上科技發明類獎勵;
⑥指導學生參加B類賽事獲得二等獎以上或獲得市廳級以上教學成果類、科技發明類獎勵。
(三)高級“雙師型”教師
1.深入系統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從事本專業課程教學累計滿5年以上。獨立系統擔任2門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并承擔相關實踐教學工作。參與制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持制定(修訂)2門專業課程標準。教學業績突出,教學特色鮮明,近5年教學質量年度(學年度)考核為合格等次以上,其中良好等次2次以上。
2.在教育教學團隊中發揮關鍵作用,具有主持和指導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或科學研究的能力。具備以下條件中的2項:
①擔任市廳級以上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教學創新團隊帶頭人、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負責人等;
②近5年主持1項二類以上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③近5年主持1項三類以上科研項目,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④近5年公開發表2篇三類以上論文或1篇二類以上論文;
⑤近5年主編教材、出版著作,本人撰寫6萬字以上(可累計計算),有重要影響。
3.具有豐富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熟練掌握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在實習實訓教學、設備改造、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備以下條件中的3項:
①近5年有6個月以上(可累計計算,單次不少于一個月)企業實踐經歷,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
②具有8年以上企業相關工作經歷;
③主持1項以上為企業開展的各類技術研發、相關服務或橫向課題等,到賬經費不低于5萬元(可累計計算);
④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與本專業相關國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項或發明專利2項以上;
⑤參與制定完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項以上,或主持制定完成市廳級以上地方標準、技術規范1項以上;
⑥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技師以上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⑦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非教師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⑧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行業特許資格(執業資格)證書并且承擔行業企業具體案例、項目等工作3項以上。
4.作為主要參與者獲得技能競賽類、教學成果類、科技發明類等代表本領域先進水平的獎項,或指導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相關獎勵。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①獲得省部級以上行業技術能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工藝美術大師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榮譽或稱號;
②入選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省級領軍人才、或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等之一;
③在B類賽事中獲得一等獎或在A類賽事中獲獎;
④獲得二類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前3);
⑤獲得二類科研獎勵或省級以上科技發明類獎勵;
⑥指導學生參加B類賽事獲得一等獎或在A類賽事中獲獎,或指導學生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類、科技發明類獎勵;
⑦獲得博士學位(企業工作經歷滿1年)。
第六條 高等職業學校校外兼職專業課教師申報各層級“雙師型”教師,在滿足第一至四條標準的基礎上(如不具備高校教師資格,可累計參加教育理論培訓達到72學時以上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初級“雙師型”教師
1.具有與本專業相近的企業工作經歷滿3年。累計聘任校外兼職教師滿2年,承擔專業課程教學任務120學時以上(含實踐教學),擔任1門專業課或實踐課程教學。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或實訓基地建設。
2.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中級工以上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中級以上“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非教師系列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本專業、相近專業的行業特許資格(執業資格)證書并參與行業企業具體案例、項目等工作。
(二)中級“雙師型”教師
1.具有與本專業相近的企業工作經歷滿5年。累計聘任校外兼職教師滿3年,近3年累計承擔專業課程教學任務240學時以上(含實踐教學),擔任2門專業課或實踐課程教學。作為前3名參與校級項目2項或市廳級以上項目1項。
2.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高級工以上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高級“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非教師系列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本專業、相近專業的行業特許資格(執業資格)證書并且承擔行業企業具體案例、項目等工作2項;或曾獲得市廳級以上技能大獎、技術能手、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首席技師或市廳級以上行業技術能手等稱號之一;或曾獲得市廳級以上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之一。
(三)高級“雙師型”教師
1.具有與本專業相近的企業工作經歷滿8年。累計聘任校外兼職教師滿5年,近5年累計承擔專業課程教學任務400學時以上(含實踐教學),擔任2門專業課或實踐課程教學。作為前3名參與市廳級項目2項或省部級以上項目1項。
2.具有本專業、相近專業的技師以上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本專業、相近專業的非教師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本專業、相近專業的行業特許資格(執業資格)證書并且承擔行業企業具體案例、項目等工作3項;或曾獲得省部級行業技術能手等稱號;或曾獲得省部級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榮譽或稱號之一;或入選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省級領軍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等之一。
第七條 高等職業學校校內專業課教師在滿足第一至四條標準的基礎上,如具備以下條件,可破格認定中級或高級“雙師型”教師。
(一)中級“雙師型”教師。獲得省部級行業技術能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榮譽或稱號之一;或入選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省級領軍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等之一;或獲得博士學位(企業工作經歷滿1年)。
(二)高級“雙師型”教師。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大國工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國家級榮譽或稱號之一;或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負責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負責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等之一;或獲得江淮杰出工匠稱號。
校外兼職專業課教師破格認定中級或高級“雙師型”教師,在滿足第一至四條標準(如不具備高校教師資格,可累計參加教育理論培訓達到72學時以上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以及教學工作量的基礎上,可參照前款執行。
第八條 本標準中的“以上”均包含本級。本標準中論文及教科研項目等級分類參見安徽省高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條件中等級分類,A、B類賽事依據省教育廳相關文件分類。
【相關閱讀】
重要通知!汽車維修工/電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以用來評“雙師”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