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名公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更名為“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 商務部:二手車交易持續活躍 異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國外二手車價格大漲 二手車出口市場火熱
- 江西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情況!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你考過它家的二手車評估師證嗎?
- 全國雞肋證書老大,終于倒了!你手上有這個單位發的報廢汽車拆解工假證嗎?
- 二手車出口企業怎么入局?有哪些難點?面臨哪些挑戰?
- 徐州豐縣 | 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聯合執法檢查,規范維修市場
- 惠州發布進一步認真落實機動車維修經營管理規定的通告
- 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會在長沙舉行
-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適度放寬鄉鎮藥店開辦準入條件
自主品牌發起猛攻 現存問題不容忽視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148.27萬輛和1125.30萬輛,同比增長3.16%和1.61%,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4.16%和7.62%。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93.95萬輛,同比增長4.33%,增速高于整體乘用車市場,同時,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同比增長1.14%,保持了逐年遞增的態勢。但中華汽車網校小編認為,自主品牌要想長遠發展,現存問題同樣不能忽視。
一、自主品牌狂飆突進 上市新車數量全面超越合資品牌
自主品牌乘用車發展時間沒有合資品牌長,積淀也不如其深厚,但這并不意味著其產品的安全質量不高。特別是近年來,在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驅動下,面對外資品牌的擠壓,自主品牌車企堅持正向研發和嚴格的質量管控,在困境中突圍,在逆境中奮起,與國際品牌的總體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
通過對上半年國內上市新車統計發現:今年1-6月,豪華品牌、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和國外知名品牌共在國內市場上市新車280款,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10%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了133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1款,同比增加最多。如果與大眾化的合資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上市新車數量更是全面超越了合資品牌。
二、從低質到高質 自主品牌終將“向上”
自主品牌的“向上”之路走的并不平坦,可以說非常曲折。這其實與過往自主品牌們對于“向上”的認知還不夠準確有很大關系?!跋蛏稀逼鋵嵃芏喾矫?,從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質量管理再到品牌建設、產品營銷、售后服務等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其中產品力是最重要的基礎。過去自主品牌推出的中高端產品雖然外型看起來有模有樣,但其實產品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這也是為何此前各家自主品牌車企挑戰中高端領域屢戰屢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近幾年,自主品牌在包括產品力在內的汽車產業鏈各領域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在產品層面進一步縮小了與主流合資品牌的差距,甚至有些自主品牌的產品已接近或達到主流合資品牌水準。像吉利的博瑞和博越、榮威的RX5、廣汽傳祺GS4和GS8等新生代產品,在產品力乃至市場銷量方面都已不遜色于合資品牌的產品。而吉利推出的LYNK&CO和長城汽車推出的WEY品牌,則是代表了這一波自主品牌“向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三、自主品牌加速“向上”原因
這一次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加速“向上”,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主品牌明確了“向上”的定義
過去自主品牌認為“向上”就是要比肩豪華品牌,打造自己的豪華品牌產品,但這樣跨越兩個階段的目標顯然是很難實現的。在總結多年失敗經驗之后,自主品牌充分認識到什么才是自主中高端品牌,漸漸明白比肩合資主流品牌才是自主向上的第一步。
2、自主品牌在技術研發、質量管控等方面的進步
眾所周知,早期的自主品牌造車基本上都是靠模仿,并以低價來換市場。隨著自主品牌企業逐步完成原始積累,迫切需要推出更好的產品,這時候購買外國品牌和技術成為新的選擇。從上汽集團經手南京汽車收購MG羅孚、北汽集團購買薩博技術到吉利并購沃爾沃等等,這些都為自主品牌“向上”提供了豐富的技術儲備以及研發流程、標準以及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經驗。
3、國家政策也是推動自主品牌“向上”的重要因素
2014年出臺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等,都為自主品牌“向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自主品牌發展存在問題
雖然近幾年在諸如吉利博瑞、榮威RX5等自主精品車型的帶領下,自主品牌車型告別了過去低質低價印象,隨之進入的則是高質低價的階段,實際上低價換市場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改變,與高質平價的階段尚存一定的距離。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上汽、東風、一汽、北汽、廣汽和吉利這6家車企的總利潤為117.227億美元,竟還不及豐田一家168.993億美元的總利潤,而這些恰恰證明了自主品牌在產品競爭力、體系能力建設方面依舊存在不足。
1、僅靠SUV發展 不可取
自主品牌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與SUV市場高速增長關系緊密。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累計銷量前10名的SUV車型中,有8席都被中國品牌占據,SUV車型儼然已成為自主品牌提升銷量的“法寶”。不管是老牌自主車企還是新晉自主車企,都將布局SUV產品作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重點,生怕錯過SUV市場這塊大蛋糕。其實,從上半年的乘用車市場的銷量數據可以發現,2017年上半年SUV市場同比增長16.8%,與2016年上半年44.26%增速相比下降明顯。SUV市場雖然仍然保持著高增長,但增速已經呈現出明顯放緩的趨勢。隨著自主品牌SUV價格向上挺進以及合資SUV價格的不斷下探,自主SUV與合資SUV的邊界將被打破,兩者產品將出現重疊,價格出現交叉,這對于自主品牌來說挑戰將是巨大的。到那時,僅靠SUV這一條路怕是會走的很艱難。業內專家認為,對于自主車企來說,特別是新晉自主車企,前期依靠SUV產品來迅速打開并占領市場份額,提升品牌力無疑是一條捷徑;但對于已經過了這個階段的自主車企而言,依靠現有的技術研發資源和相對完善的體系能力,完全可以在轎車領域繼續發力,推出精品車型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2、核心技術的缺乏 體系能力偏弱
自主品牌目前面臨的困境主要在于核心技術的缺乏以及體系能力偏弱。目前,自主品牌車企在技術水平和創新上與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一些國有集團企業,這些年雖然通過合資企業在人員培養、技術外溢等方面得到了幫助,但在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上提升緩慢,核心零部件對外依賴較強。比如,在產品開發環節,目前自主品牌還沒有完全做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正向開發,目前依舊還停留在以技術為導向的產品開發階段,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要貫穿于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包括戰略策劃、產品定義、設計與驗證、制造總裝以及上市準備這五大環節。而像上汽通用等主流合資企業在這方面則相對要更加成熟。另外,在質量管控方面,自主品牌同樣存在問題,標準和流程還不完善,這些同樣是自主品牌如今亟待解決的問題。
3、品質提升仍是重中之重
現階段的自主品牌產品在質量方面已經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有了較大的提升,這一點從市場上熱銷的幾款自主品牌車型上便可見一斑,消費者對于自主品牌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拒絕到嘗試再到信任,這些都與自主品牌產品質量提升密不可分的。不過,自主品牌目前仍在質量管控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所以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依舊不容樂觀。
有數據顯示,2013年-2016年間,自主品牌投訴量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占比已經達到了42.3%。2017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投訴量首次超過了合資品牌,占比超過50%。從投訴的故障點來看,發動機和變速器以及車身生銹等問題是自主品牌投訴的重點,特別是車身生銹問題,充分暴露出自主品牌在質量管控標準和流程方面的缺失。目前,自主品牌正處于加速“向上”的階段,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尤為關鍵,而產品質量卻正是產品競爭力的基礎,如何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應是現階段自主品牌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總結:汽車是一個國家工業綜合實力的代表產品,承載著中國制造從低端邁向中高端的夢想。近年來,在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驅動下,面對外資品牌的擠壓,以廣汽傳祺、吉利、長安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車企堅持正向研發和嚴格的質量管控,在困境中突圍,在逆境中奮起。但在自主品牌蓬勃發展的背后,仍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只有真正解決了這些問題,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才能走的更遠。
【相關閱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