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名公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更名為“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
- 商務部:二手車交易持續活躍 異地交易量占比翻倍
- 國外二手車價格大漲 二手車出口市場火熱
- 江西開展機動車維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檢查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情況!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被撤銷登記,你考過它家的二手車評估師證嗎?
- 全國雞肋證書老大,終于倒了!你手上有這個單位發的報廢汽車拆解工假證嗎?
- 二手車出口企業怎么入局?有哪些難點?面臨哪些挑戰?
- 徐州豐縣 | 開展機動車維修市場聯合執法檢查,規范維修市場
- 惠州發布進一步認真落實機動車維修經營管理規定的通告
- 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分析會在長沙舉行
- 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適度放寬鄉鎮藥店開辦準入條件
人才那些事兒 || 填補“雙空缺”,汽車行業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即將落地
汽車行業人才鑒定、標準考核或將迎來統一標準。
日前,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簡稱汽車人才研究會)召開“中國汽車行業技能人員標準建設暨評審(預審)會議”。主要探討了行業技能人才標準制定的共性問題,關于標準名稱、制定單位、標準說明、職業編碼、普通受教育程度、申報條件和鑒定時間等。來自江淮、北汽、長安、東風、華晨、奇瑞、上汽、陜汽、一汽的技能人才專家參加了會議。
汽車人才研究會秘書長李喆樂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沒有這樣一套完整的評價標準,中國汽車技能人才水平提升會受到限制,中國汽車大國工匠無從談起。我們需要給汽車技能人才一個發展路徑,指引他們不斷學習進取。”
汽車行業技能人員標準建設,填補企業、行業“雙空缺”
技能人才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汽車企業三支隊伍(即建設時代性、創新型的企業家人才隊伍,打造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大力培養技術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組成。技能人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是技能人才成長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其直接影響技能人才主動提升技能水平的積極性和管理者的人員招聘、培養與激勵工作,以及企業適應未來社會對企業效率和快速反應的高要求。
2014年以來,國家先后分七批、共取消了433項職業資格,即原設置的618項職業資格中的70%以上被取消。自2017年開始,根據國務院推進“放、管、服”改革要求,2019年人社部也公布了關于《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后,賦予了行業協會和企業更大的發揮空間。
李喆樂向記者指出,國家不再對各個行業的工種、標準去制定考試與規則,很多工作下放給各地政府機構、企業。而汽車行業人才方面的鑒定、標準考核也一直期待著一個統一的標準。為填補行業標準與企業標準的“雙空缺”,汽車行業技能人才評價標準應運而生。
據介紹,車企針對技能人員培養、發展、使用的特殊需求,各自摸索開展了技能人員的評價與認證,雖能緩解技能人員知識更新、能力水平評價等現實需要,但因行業沒有相對統一且共同認可的人員水平評價標準,所以這項工作的權威性,是否有利于職業技能人員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是受到質疑的。
事實上,早在2019年3月份,汽車人才研究會與各大車企HR部長就開始籌備汽車行業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建設的工作,成立了技術專家委員會并分析探討、編制職業技能標準。
目前,汽車人才研究會與15家國內主要的整車企業,共同開展了9個職業(工種)的評價規范的建設工作。其中有在國家標準基礎上的優化完善,如商用車整車裝調工;有在國家標準基礎上的細化深入,如汽車沖壓工、汽車涂裝工;同時汽車行業也提出了更加貼近汽車行業的新增工種,如機電維修工等。
而此次開展的職業技能標準評審,是此次標準建設工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主要包括五項行業比較關注的工種的評審,包括汽車沖壓工標準、汽車涂裝工標準、乘用車(含新能源)整車裝調工標準、動力電池及動力總成裝調工標準和汽車整車裝調工(商用車)標準。
行業標準既要引導汽車技能人才發展,也要與時俱進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高。而人才的要求是與產業變化和要求是息息相關的,李喆樂向記者表示,一方面,從傳統的手工技能、勞力技能發展,正往復合型人才方向發展;對自我學習要求高,對知識的更新要求快;產業從低效率往高效率發展;人才也需要從低技能往高技能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是人才本身的變化,90后、00后新興人才擇業觀更獨立,且更加強調自我驅動。隨著新四化的發展,帶來了人才要求的高標準,人才的變化是技術與智慧的變化;新技術倒逼技能人才成長,優秀的技能人才又能引領技術的進步。在當前的轉型期,對原來的技能人才提出了高要求。
李喆樂還介紹,汽車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將于今年8月正式發布。五項標準正式發布后,將由15家整車企業建立行業的題庫,建立評價考試體系。同時,汽車行業技能人才評價的其他四大標準也將繼續推進。
評價標準從無到有,推動汽車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
李喆樂強調,行業需要去推動做這件事情。之前企業開始做自主技能評價時,行業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企業沒有一套標準的體系,企業各自制定的評價標準水平參差不齊,企業與企業之間人才流通很難打通。
行業標準應該實現企業之間的互認。李喆樂指出,行業標準是最低的標準要求,可以幫助沒有標準的企業,在這個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做一個高于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版本。對大型企業,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架構適合自己企業的評價標準;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如果不具備獨立制訂企業標準,也可以用行業標準來作為企業標準來用。
李喆樂認為,首先要解決汽車行業技能人才評價從無到有,沒有行業標準的問題。接下來,還要在此基礎上繼續建設,標準也要不斷的迭代更新。這個標準能幫助企業人員之間建立互認和良好的流動;集全行業的智慧,從企業行為演化成行業行為,為全行業技能人才的提升和成長,提供長遠規劃和保障;最后,未來標準的發布將使汽車行業人才成為工作有目標,學習有動力,發展有通道,最后評價有依據,從而真正成為復合型人才,以支撐汽車行業的發展。
(來源:中國汽車報)
【相關閱讀】
人才那些事兒 || 數字化轉型,汽車流通人才將出現哪三大變化?
![]() |
![]() |